•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50-1203
  • 企业专属热线:18032617339
  •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宝库 > 政策解读

多维度讲解了合法合规减少公司社保费用的筹划方式

来源:善鸽财税官网 | 发布时间:2025-08-04

社保缴纳是企业运营中不可回避的成本支出,而合法合规地进行社保筹划,既能降低企业负担,又能规避法律风险。以下从常见误区、筹划核心要点及具体方案三方面,为企业详解社保筹划的有效路径。

薪税.png

一、避开社保筹划的四大 “雷区”
不少企业在社保筹划中因对政策理解偏差陷入误区,反而增加风险,需特别注意:
  1. “换名法” 不可行
试图将员工工资薪金改为劳务报酬,或通过关联公司拆分发放报酬,看似能规避社保缴纳,实则存在重大隐患。劳务关系下,员工若发生工伤、纠纷等,企业仍可能因实际用工关系被认定为劳动关系,面临补缴社保、赔偿损失的风险,且这种操作涉嫌规避法定义务,法律后果严重。
  1. “报销法” 风险高
降低工资部分,通过增加员工报销费用冲抵薪酬,需以真实业务为前提。若虚构发票或报销与生产经营无关的费用,不仅无法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还可能构成虚开增值税发票,面临税务处罚。
  1. “错配法” 无效力
想通过 “降低月工资 + 提高年终奖” 减少社保基数的做法,违背政策规定。根据劳社险中心函【2006】60 号,年终奖属于工资总额的一部分,需纳入社保缴费基数,这种拆分方式无法达到筹划目的。
  1. “承诺法” 无意义
让员工签订 “自愿放弃社保” 协议,看似双方达成一致,实则违反《社会保险法》的强制性规定。缴纳社保是企业的法定义务,无论员工是否自愿,协议均属无效,企业仍需承担补缴、罚款等责任。
二、抓住社保筹划的核心:缴费基数的 “减项”
社保缴费基数直接决定企业缴纳金额,而政策明确了多项不计入基数的项目,这是合法筹划的关键切入点。
1. 明确缴费基数的 “计入项” 与 “不计入项”
  • 计入项:工资薪金、奖金(含年终奖)、绩效工资等常规劳动报酬,需全额纳入社保基数。
  • 不计入项:政策明确 14 类无需纳入基数的费用,可作为筹划重点(详见下文 “黄金法则”)。
2. 不列入缴费基数的 “黄金法则”(14 项核心内容)
(1)专项奖励:如创造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运动员 / 教练员奖金等,由国务院或相关部门规定发放的奖项。
(2)福利费用:包括医疗卫生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探亲路费、计划生育补贴、冬季取暖补贴、防暑降温费、独生子女费、工作服洗补费等。
筹划要点:将部分薪酬转化为福利支出(如提供工作餐补、通勤班车、体检福利等),既提升员工待遇,又不增加社保基数。
(3)劳动保护支出:工作服、手套、解毒剂、高温作业保健食品等,属于生产经营必需的支出,不计入基数。
(4)离退休待遇:如养老金、离休费等,与在职员工社保无关。
(5)劳务报酬类:稿费、讲课费等非任职常规收入。
(6)差旅相关费用:出差伙食补助、误餐补助、调动旅费等。
(7)其他特殊支出:如员工自带工具的补偿费用、租赁经营风险收入、股息利息、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学生实习补贴、单位缴纳的社保公积金及年金 / 补充医疗(按政策比例部分)等。
三、实操性社保筹划方案(合法合规前提下)
结合政策规定和企业实践,以下方案可有效降低社保成本:
1. 优化薪酬结构,“薪酬福利化” 转型
  • 具体做法:将部分工资转化为 14 项 “不计入项” 中的福利(如每月发放合规的餐补、交通补、体检卡,提供免费工作餐、宿舍等),降低计入社保基数的工资总额。
  • 优势:操作简单,无法律风险,同时提升员工满意度。
2. 转换业务模式,“雇佣关系” 变 “合作关系”
  • 适用场景:非核心岗位(如技术外包、设计服务、市场推广等)。
  • 具体做法:鼓励员工成立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企业与这些主体签订服务合同,以服务费形式支付报酬,而非工资。员工无需缴纳社保(自愿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除外),企业也无需承担社保费用。
  • 案例参考:顺丰、京东等企业通过 “众包” 模式,将部分配送岗位转为合作关系,降低社保压力。
3. 利用地区政策差异,“空间转移” 降成本
  • 操作逻辑:不同地区社保缴费基数下限、费率存在差异(如深圳、天津部分险种费率低于北京)。企业可在低费率地区设立子公司,将部分员工劳动合同转移至子公司,由子公司缴纳社保,总部通过服务费结算,整体降低缴费成本。
  • 注意事项:确保劳动关系、工作地点、社保缴纳地一致,避免 “空壳公司” 违规操作。

  • 也可以委托,善鸽人力旗下深圳公司代理岗位外包或者人社外包;18032617339 加微信或致电!

  • 选择我们,让社保成本节约费用高达70%以上!

4. 合理运用 “人员流动” 规则,降低基数
  • 政策依据:新入职员工社保基数以首月工资为准,失业再就业人员以起薪当月工资为准。
  • 具体做法:集团内企业可通过员工 “内部轮岗”(如每年在子公司间调动一次),以新入职身份确定社保基数,首月工资定低些,后续通过奖金(合规福利形式)补足,从而降低全年平均基数。
  • 风险提示:调动需真实合理,避免刻意 “辞职再入职” 规避政策,且离职后需及时办理社保减员,防止遗漏缴费。
5. 规范劳务派遣,转移部分社保责任
  • 适用场景:临时性、辅助性岗位(如客服、后勤)。
  • 具体做法:与合规劳务派遣公司合作,由派遣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企业支付服务费。需注意:劳务派遣员工数量不得超过总用工量的 10%,且需符合 “三性” 岗位要求。
四、筹划底线:合法合规是前提
所有筹划方案需坚守两大原则:
  1. 不触碰法律红线:不得虚构劳动关系、伪造工资数据、隐瞒用工情况,否则将面临补缴、滞纳金、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1. 保障员工基本权益:筹划不得损害员工法定社保待遇,核心岗位、全日制员工必须依法缴纳社保,避免因社保问题引发劳动仲裁。
通过以上方法,企业可在政策框架内合理降低社保成本,实现 “降本” 与 “合规” 的平衡。具体操作时,建议结合企业规模、岗位特点咨询专业机构,确保方案落地无风险。


上一篇:必须重视!2025年9月1日开始执行!企业社保强制缴纳政策解
下一篇:社保入税新政解读:2025 年 9 月 1 日强制征收政策解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