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50-1203
  • 企业专属热线:18032617339
  •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宝库 > 知识分享

9 月 1 日社保新政下企业应对策略指南:合规转型与成本优化之路

来源:善鸽财税官网 | 发布时间:2025-08-22

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二)》正式生效,其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或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承诺无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约定或承诺无效,这标志着社保缴纳的强制性进一步强化。此新政的实施,给企业的用工成本与管理带来了显著影响。本指南将深度剖析社保新政核心要点,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从用工模式优化、成本管控、政策利用等多维度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助力企业平稳度过政策调整期,实现合规经营与持续发展的平衡。

解决方案.png

(一)社保新政核心要点深度解读
  1. “自愿弃保” 协议全面失效:根据《解释 (二)》第十九条,任何形式的企业与员工协商不缴纳社保,或是员工单方面承诺放弃社保的协议,均违反《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的强制性规定,自始无效。这彻底终结了过去企业通过 “现金补贴换社保放弃” 的常见做法,社保缴纳成为企业不可推卸的法定义务。例如,北京某物业公司此前与部分保洁、保安人员签订协议,每月给予 500 元补贴,员工自愿放弃社保。9 月 1 日后,这类协议将被认定无效,企业需承担补缴社保及相应法律责任。
  1. 劳动者维权门槛大幅降低:新政实施后,劳动者若发现企业未依法缴纳社保,无需证明自身实际损失,仅凭此事实即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标准为 N 倍月薪,即每满 1 年工龄支付 1 个月工资,不满 6 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这使得员工维权更加便捷,企业一旦违规,面临的经济赔偿风险显著增加。
  1. 企业违规成本显著提高:企业若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除需补缴欠费外,还需承担按日加收 0.05% 的滞纳金;若逾期仍不缴纳,将面临欠缴数额 1 倍以上 3 倍以下的罚款。若因未缴纳社保给员工造成医疗、工伤等实际损失,企业需全额赔偿。更为严重的是,违规企业可能被纳入纳税信用黑名单,影响企业在融资、招投标等关键经营活动中的信用评级。以广东某制造企业为例,因未给部分员工缴纳社保,被员工投诉后,不仅补缴了近三年的社保费用达 50 余万元,还缴纳了 10 余万元的滞纳金和罚款,且在后续的银行贷款审批中受阻。
  1. 多种用工形式社保约束明确:劳务派遣、灵活用工等用工模式,在新政下同样不得规避社保义务。企业采用这些用工形式时,需确保派遣员工、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缴纳合规。若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员工,需对派遣员工的社保缴纳承担连带责任;采用灵活用工平台合作时,也需确认平台对相关人员社保缴纳的合规操作,9 月 1 日前还需完成全员社保补缴工作。
(二)新政下企业面临的挑战剖析
  1. 用工成本显著增加:社保费用的缴纳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以浙江某制造业小微企业为例,按照浙江省 2025 年职工社保最低缴费基数 4812 元 / 月计算,企业每月需为每位员工承担约 1260.74 元社保费用。若企业雇佣 10 名员工,一年新增社保成本超 15 万元,对于利润微薄的小微企业而言,这可能直接侵蚀企业大量净利润。在建筑行业,长期存在 “临时工”“现金结算” 等情况,农民工参保率低,新规实施后,中小型建筑公司若为农民工全员缴纳社保,人力成本将增加 15%-20%,导致项目报价上涨,市场竞争力下降。
  1. 用工管理难度加大:企业需对全体员工的社保缴纳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与规范管理,包括确认员工身份信息、核算缴费基数、按时缴纳社保费用等一系列工作,这大大增加了人力资源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工作负担与管理难度。同时,企业还需应对可能出现的员工对社保政策的疑问与咨询,以及因社保缴纳引发的潜在劳动纠纷。对于此前存在社保缴纳不规范问题的企业,如何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避免引发员工不满与法律风险,也是一大挑战。
  1. 合规风险进一步提升:一旦企业在社保缴纳方面出现违规行为,面临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处罚,还可能对企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影响企业与客户、合作伙伴的关系,以及在人才市场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于上市企业或计划上市的企业,社保合规问题可能成为监管审查的重点,影响企业的资本市场运作。
(三)企业应对策略
  1. 用工模式调整与优化
  • 灵活用工模式拓展:灵活用工以项目合作制为基础,建立企业与个人之间的民事合作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工作内容、时间和地点灵活。适合季节性、临时性、项目性岗位,如电商企业大促期间的促销员、客服,软件开发企业的短期编程项目人员等。在这种模式下,社保缴纳责任由承接任务的个人自行承担,企业仅需支付项目服务费,无需承担额外社保支出。但企业选择灵活用工平台时,要重点考察平台资质、资金风控能力和服务合规性,避免陷入 “假外包、真用工” 的法律风险。
  • 非全日制用工合理运用:非全日制用工员工每日工作时长不超过 4 小时,每周不超过 24 小时,企业仅需为其缴纳工伤保险,可有效降低社保成本。零售店铺可招聘非全日制员工负责特定时间段工作,如早班或晚班。企业采用非全日制用工时,需注意工资支付周期不得超过 15 天,建议采用电子签到系统监控实际工作时间,确保用工合规。
  • 退休人员聘用与学生实习项目开展:企业聘用已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与之签订劳务协议,因退休人员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企业无需为其缴纳社保。技术型企业可返聘退休技术专家担任顾问或指导工作。此外,企业可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计划,签订三方实习协议,吸纳学生实习,既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又能降低社保成本。
  1. 成本优化策略
  • 薪酬结构合理设计:企业可合理设计薪酬结构,将固定工资拆分为基本工资 + 绩效奖金 + 合规补贴三部分。将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福利性支出单独列支,这些项目不计入社保缴费基数,但补贴项目必须有明确制度依据和真实消费凭证,避免被认定为变相降低缴费基数。企业可制定《补贴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补贴的发放标准、依据和核销流程,确保税务合规性。
  • 岗位价值评估与人力成本管控:建立科学的岗位价值评估体系,区分核心岗位与非核心岗位。对于核心岗位,确保员工薪酬与福利的竞争力,稳定核心人才队伍;对于非核心岗位,可通过灵活用工、业务外包等方式降低用工成本。同时,建立 “薪酬 - 利润” 联动机制,当企业利润率低于设定阈值时自动触发成本控制程序。如某电商企业将销售岗位改为 “底薪 + 高提成” 模式,在社保合规前提下实现人力成本占比下降 12%。
  • 技术替代方案引入:在社保成本较高的环节引入自动化解决方案,降低对人力的依赖。餐饮行业可推广自助点餐系统、预制菜减少后厨人力;制造业可引入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深圳某快餐店引入 2 台自动炒饭机后,后厨员工从 6 人减至 2 人,不仅降低了社保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1. 积极利用政策红利
  • 关注社保补贴政策:各地政府针对企业出台了多种社保补贴政策,如部分地方对招用失业人员、应届生的小微企业给予社保补贴。企业应及时关注当地政策信息,积极申请符合条件的补贴,缓解社保成本压力。
  • 运用社保缓缴政策:若企业经营困难,可根据当地政策申请社保缓缴,缓缴范围通常包括养老、失业、工伤等险种,部分地区还有医保。缓缴期限一般不超过 6 个月,期满后在 3 - 6 个月内补缴即可。企业要密切关注当地缓缴政策的具体要求与申请流程,合理运用政策缓解资金周转压力。
  1. 加强内部管理与风险防控
  • 建立社保合规管理体系: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社保专员岗位,负责员工社保缴纳的核算、申报与缴纳工作,定期核查缴费基数,确保与员工实际工资一致。同时,建立社保审计机制,每季度比对工资发放记录与社保申报基数,确保全员、足额参保。开通员工社保查询通道,定期发放《参保权益清单》,让员工清晰了解自身社保缴纳情况,增强员工信任。
  • 合同与协议管理优化:修订《劳动合同》模板,删除任何涉及社保选择的条款,确保合同合规。对于采用劳务派遣、业务外包等用工形式的企业,在相关协议中明确约定社保缴纳责任及违约赔偿条款,定期核查外包公司社保缴纳凭证,避免因合作方社保问题牵连自身。
  • 员工沟通与培训强化: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向员工详细解读社保新政的内容与意义,让员工了解社保缴纳对自身权益的保障作用,提高员工对政策的理解与支持。同时,组织内部培训,提升人力资源、财务等相关部门人员对社保政策的理解与执行能力,确保企业社保管理工作的合规开展。
(四)实施步骤与长期规划
  1. 过渡期紧急应对(2025 年 8 月)
  • 社保审计自查:立即启动全员社保缴纳情况核查,重点筛查未参保人员、“现金替代社保” 协议、缴费基数不足额等问题。建立详细的问题台账,区分历史遗留问题与现行违规情形,为后续整改提供依据。
  • 协议清理废止:全面废止所有 “自愿放弃社保声明” 等违法协议,向员工发出《社保合规告知书》,明确从 9 月起依法参保。对于已领取社保补贴的员工,可协商签订《补贴返还分期协议》,避免一次性追偿给员工造成过大压力,也可参考北京某装修公司通过诉讼成功追回社保补贴的案例,在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1. 用工模式重构(2025 年 9 月 - 10 月)
  • 岗位评估分类:基于业务重要性、工作稳定性等维度,将全部岗位划分为核心岗位(正式雇佣)、弹性岗位(灵活用工 / 非全日制)、可外包岗位。根据岗位分类结果,制定不同的用工策略与社保缴纳方案。
  • 制度流程再造:修订企业内部与用工、社保相关的制度流程,如完善招聘流程,明确新员工社保缴纳办理流程;优化薪酬核算流程,确保社保缴费基数计算准确。同时,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其能够适应新政下的社保管理需求。
  1. 持续优化与长期规划
  • 定期评估与调整:每季度对企业的用工成本、社保合规情况、员工满意度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用工模式、成本优化策略等。如发现某种灵活用工模式存在管理难度或成本过高问题,及时调整合作方式或更换合作平台。
  • 人才战略与创新发展结合:将社保合规管理纳入企业人才战略规划,通过提供完善的社保福利,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加大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的投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社保成本增加带来的挑战,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社保新政的实施虽给企业带来诸多挑战,但也是企业规范用工、优化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契机。企业应积极应对,通过合理调整用工模式、优化成本结构、充分利用政策红利等方式,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 。


上一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残保金申报全流程实操指南:政策解读 + 材料
下一篇: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 10 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7 类特殊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