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残保金申报全流程实操指南:政策解读 + 材料准备 + 申报落地
来源:善鸽财税官网 | 发布时间:2025-08-22残保金申报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年度重点工作之一,不仅关乎合规经营,更涉及成本优化与社会责任履行。本指南针对 HR 部门实操痛点,从残保金政策核心要点解读入手,系统梳理申报前的人员数据核算、材料准备流程,详细拆解线上线下申报步骤,并提供常见问题解决方案与风险规避建议,帮助 HR 高效完成申报工作,确保企业合规缴费,同时精准挖掘残保金减免政策红利,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实操指南
(一)残保金政策核心要点解读:HR 必知基础认知
- 残保金定义与征收目的
残保金全称为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为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 “用人单位”)缴纳的资金,征收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培训、岗位开发等工作。
- 申报主体与时间要求
- 申报主体:所有用人单位(含新注册企业),即使未安排残疾人就业,也需按规定完成申报(零申报);
- 申报时间:通常为每年 7-12 月(具体时间以当地税务局 / 残联通知为准,如北京为 8-9 月、上海为 7-10 月),HR 需提前关注当地主管部门公告,避免逾期申报产生滞纳金。
- 核心计算公式与减免政策
- 应缴残保金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 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 - 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注:多数地区规定就业比例为 1.5%(如全国大部分省份),部分地区为 1.6%(如广东)、2%(如上海),HR 需以当地最新政策为准;
- 常见减免情形:
- 小微企业减免: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至 2027 年 12 月 31 日,在职职工人数 30 人(含)以下的企业,免征残保金;
- 分档征收: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达到 1%(含)但未达规定比例的,按应缴额的 50% 缴纳;未达到 1% 的,按应缴额的 90% 缴纳(具体分档比例以当地政策为准);
- 雇佣残疾人减免:若用人单位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或超过规定比例,可全额减免残保金,且部分地区对超比例雇佣的企业给予额外补贴。
(二)申报前准备:HR 需完成的 3 项核心工作
1. 精准核算 “在职职工人数” 与 “工资总额”
- 在职职工人数统计:
以上年度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为统计周期,按 “月平均人数” 计算(月平均人数 =(月初人数 + 月末人数)÷2,年度平均人数 = 12 个月平均人数之和 ÷12);
注意:劳务派遣人员计入 “用工单位” 在职职工人数(而非劳务派遣公司),兼职、实习生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或符合 “事实劳动关系” 认定,需纳入统计范围,HR 需核对劳动合同台账与工资发放记录,避免漏报或多报。
- 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年平均工资 =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总额 ÷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平均人数;
工资总额包含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扣除社保、个税),HR 需从财务部门获取准确的年度工资发放明细表,确保数据与个税申报、社保缴费基数一致。
2. 确认 “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 若企业已雇佣残疾人:需收集残疾人职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及以上)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8 级)复印件,核对残疾人职工的劳动合同期限(需满 1 年及以上,或虽不满 1 年但已实际就业满 365 天)、社保缴纳记录(需按规定足额缴纳社保);
- 若企业未雇佣残疾人:需准备 “零就业声明”(部分地区需在申报系统中勾选确认),无需额外提供材料,但需确保 “未雇佣” 情况真实合规。
3. 准备申报所需材料(线上 + 线下通用)
- 基础材料: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 核心材料:《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费申报表》(可从当地税务局官网下载或在申报系统中自动生成)、在职职工人数及工资总额证明材料(如工资发放台账、个税申报截图、社保缴费明细表);
- 减免材料(若符合):小微企业需提供 “在职职工人数 30 人(含)以下” 的证明(如工资表、社保参保人数记录);雇佣残疾人的企业需提供残疾人职工的残疾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社保缴费证明。
(三)申报全流程实操:线上为主,线下为辅
1. 线上申报流程(以 “电子税务局” 为例,各地流程略有差异)
- 登录系统:HR 使用企业账号登录当地电子税务局(如 “国家税务总局 XX 省电子税务局”),在 “我要办税” 模块中找到 “税费申报及缴纳”,选择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报”;
- 填写申报表:系统会自动带出企业基础信息(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名称),HR 需手动填写 “上年在职职工人数”“上年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系统将根据公式自动计算 “应缴残保金金额”;
- 核对与修改:仔细核对系统计算结果与手动核算数据是否一致,若存在差异(如工资总额录入错误),需返回修改并重新计算;若符合减免政策,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减免相应金额(如小微企业自动显示 “应缴金额为 0”);
- 提交与缴费:确认申报表无误后,点击 “提交申报”,系统提示 “申报成功” 后,进入 “税费缴纳” 模块,选择缴费方式(如银行转账、三方协议扣款),完成缴费;
- 打印凭证:缴费完成后,在 “申报查询及打印” 中下载并打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费凭证》,留存备查(需保存至少 5 年)。
2. 残保金线下申报流程(适用于不具备线上申报条件的企业)
- 获取申报表:HR 携带营业执照副本到当地税务局办税服务厅领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费申报表》,或提前从官网下载并填写完整(加盖公章);
- 提交材料:将填写好的申报表及准备好的材料(复印件需加盖公章)提交至办税服务厅窗口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核对材料完整性与数据准确性;
- 审核与缴费: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会生成缴费通知单,HR 凭通知单到指定银行缴费(或在办税厅通过 POS 机缴费);
- 领取凭证:缴费完成后,向工作人员索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费凭证》,核对凭证上的企业名称、缴费金额、缴费日期等信息,确认无误后留存。
(四)申报后跟进:数据存档与风险规避
- 材料存档: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费申报表》《缴费凭证》、残疾人职工相关材料(若有)、减免证明材料(若有)整理归档,单独存放于 “税费申报” 档案盒中,以备税务局、残联后续核查(核查周期通常为 1-3 年);
- 逾期处理:若因特殊原因逾期申报,需尽快补报,并按规定缴纳滞纳金(滞纳金 = 逾期缴纳的残保金金额 ×0.05%× 逾期天数),同时向主管部门说明逾期原因,避免影响企业纳税信用等级;
- 下年度规划:若企业当前未雇佣残疾人且残保金缴纳金额较高,HR 可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制定下年度残疾人雇佣计划(如与当地残联合作招聘残疾人、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岗位),既履行社会责任,又降低残保金成本。
(五)HR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问题 1:申报时发现 “在职职工人数” 与社保参保人数不一致,如何处理?
解决方案:以 “实际发放工资的在职职工人数” 为准,若社保参保人数少于在职职工人数(如部分员工未缴纳社保),需补充提供未参保员工的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并在申报表中如实填写 “在职职工人数”,同时尽快为未参保员工补缴社保,避免合规风险。
- 问题 2:小微企业如何确认自己是否符合残保金减免条件?
解决方案:查看上年全年各月的 “在职职工平均人数”,若每月均≤30 人(或年度平均人数≤30 人),即可享受减免;若某一个月人数超 30 人,但年度平均人数≤30 人,仍可享受减免(以年度平均人数为准),需提供各月工资表或社保参保记录作为证明。
- 问题 3:雇佣残疾人后,如何确认 “实际安排人数” 是否被认可?
解决方案:在申报前,可先登录当地 “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官网”,通过 “残疾人就业人数认定” 模块提交残疾人职工材料,经残联审核通过后,认定的人数会同步至税务局申报系统,申报时直接引用该数据即可,避免因材料不全导致人数不被认可。
关于更多残保金问题,请访问:www.sg-hr.cn 善鸽残保金网站 或致电 400-850-1203 企业服务专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