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50-1203
  • 企业专属热线:18032617339
  •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宝库 > 知识分享

重点人群退税:财务记账方法与报税操作全指南

来源:善鸽财税官网 | 发布时间:2025-09-16

重点人群退税政策(如吸纳失业人员、脱贫人口就业的增值税减免及附加税费退还)是国家为企业减负、稳定就业的重要举措。财务人员需准确掌握退税的记账规则与报税流程,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政策红利无法充分享受或财务合规风险。本文将从政策核心、记账方法、报税步骤三个维度展开,结合实操案例提供清晰指引。

重点人群.png

一、先搞懂:重点人群退税政策的核心要点(记账报税的前提)

在处理记账与报税前,需先明确退税的适用范围、计算方式与申请条件,确保业务符合政策要求:

1. 适用人群范围

目前政策明确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两类:

• 失业人员:持有《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且处于失业状态 6 个月及以上;

• 脱贫人口:纳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脱贫人口(2021 年起,原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统一调整为此类)。

2. 退税优惠内容

企业吸纳重点人群就业,可享受限额减免、按人核算的增值税退税优惠,具体标准为:

• 减免限额:每人每年最高 6000 元(部分地区上浮 30%,如广东、上海等地为 7800 / / 年);

• 减免范围:可抵扣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简称 增值税及附加税费),优先抵扣增值税,抵扣不完的可结转下期或申请退还(部分地区支持当年未抵扣完的部分申请退税,而非仅结转);

• 享受期限:企业吸纳同一重点人群就业,最长可享受 3 年优惠(从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的当月起算)。

3. 关键前提条件

企业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申请退税:

• 与重点人群签订 1 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

• 为重点人群依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三险需同时缴纳,部分地区允许仅缴纳养老保险,但需以当地政策为准);

• 已完成重点人群就业备案(通过 就业在线平台或当地人社部门线下备案)。

二、重点人群退税:财务如何记账?分 退税类型定分录

重点人群退税的记账核心是区分当年抵扣退税以前年度追溯退税,结合《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两类场景的账务处理存在差异:

1. 场景 1:当年缴纳税费后,申请当年退税(最常见)

企业当年吸纳重点人群就业,已按正常流程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费,后续申请退税并收到退税款,需冲减当期应交税费税金及附加科目,具体分录如下:

1)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 步骤 1:缴纳当期增值税及附加税费时(正常记账)

借:应交税费 - 未交增值税(实际缴纳的增值税)

应交税费 -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交税费 - 应交教育费附加

应交税费 - 应交地方教育附加

贷:银行存款

• 步骤 2:申请退税并获批后,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 - 未交增值税(退还的增值税部分)

税金及附加 - 城市维护建设税(红字冲减,或贷方蓝字 核算,需与企业记账习惯一致)

税金及附加 - 教育费附加(红字冲减)

税金及附加 - 地方教育附加(红字冲减)

注意:若企业采用 红字冲减方式,需在记账凭证后附退税审批表、银行回单,确保冲减金额与退税款一致;若退税仅涉及增值税(附加税费未缴纳或已抵扣完),则仅冲减 应交税费 - 未交增值税

2)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小企业记账更简化,无需区分未交增值税应交增值税明细,分录如下:

• 步骤 1:缴纳税费时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税金及附加

贷:银行存款

• 步骤 2: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税金及附加(红字冲减)

案例 1:某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24 5 月吸纳 2 名脱贫人口就业,符合退税条件,5 月缴纳增值税 10000 元、城建税 700 元、教育费附加 300 元、地方教育附加 200 元,6 月申请退税(每人每年 7800 元,2 人合计 15600 元,当月税费可全额退还),6 20 日收到退税款 11200 元(10000+700+300+200)。

• 5 月缴纳税费分录:

借:应交税费 - 未交增值税 10000

应交税费 -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700

应交税费 - 应交教育费附加 300

应交税费 - 应交地方教育附加 200

贷:银行存款 11200

• 6 月收到退税分录:

借:银行存款 11200

贷:应交税费 - 未交增值税 10000

税金及附加 - 城市维护建设税 700(红字)

税金及附加 - 教育费附加 300(红字)

税金及附加 - 地方教育附加 200(红字)

2. 场景 2:追溯享受以前年度退税(补申请退税)

企业此前未知晓政策,未享受重点人群退税,后续追溯申请以前年度(如 2023 年)退税并获批,需通过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处理(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直接冲减当期损益(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1)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退还的以前年度附加税费部分)

应交税费 - 未交增值税(退还的以前年度增值税部分,若为一般纳税人且以前年度已结转 未交增值税

• 结转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至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说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不影响当期利润表,需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调整原因与金额,避免报表使用者误解当期利润。

2)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小企业不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直接计入当期 营业外收入(或冲减当期 税金及附加):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 政府补助(或 税金及附加,红字冲减)

案例 2:某小企业 2023 年吸纳 1 名失业人员,未申请退税,2024 7 月追溯申请 2023 年退税,获批退还 2023 年增值税 5000 元、城建税 350 元,8 月收到退税款 5350 元。

• 记账分录:

借:银行存款 5350

贷:营业外收入 - 政府补助 5350

3. 关键提醒:退税相关凭证需留存

无论哪种场景,记账时需附以下凭证作为附件,保存期限不少于 10 年,以备税务核查:

• 重点人群《就业创业证》复印件(需加盖企业公章);

• 劳动合同复印件、社保缴费记录;

• 税务部门出具的《退税审批通知书》;

• 银行退税款回单(需标注 重点人群退税)。

三、重点人群退税:财务如何报税?分 申报阶段走流程

重点人群退税的报税流程分为日常申报(享受优惠)退税申请(未抵扣完申请退还)两个阶段,需通过电子税务局操作,部分地区需线下提交纸质材料:

1. 阶段 1:日常申报(在增值税申报表中享受优惠,减少缴纳)

企业每月 / 季度申报增值税时,可直接在申报表中填写重点人群退税优惠金额,减少当期应纳税额,无需先缴后退(更高效):

1)一般纳税人(按月 / 季度申报)

• 步骤 1:登录电子税务局,进入 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

• 步骤 2:填写《增值税减免税申报明细表》

减免性质代码及名称中选择 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相关代码(如 “01013604”: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扣减增值税;“01013605”:企业招用重点群体扣减增值税),填写 本期发生额”“本期实际抵减税额(按当年可享受的限额分摊至当期,如 2 ×7800 / = 15600 元,按月分摊为 1300 / 月)。

• 步骤 3:填写主表 应纳税额减征额

将《减免税申报明细表》中本期实际抵减税额填入主表第 23 应纳税额减征额,系统自动计算当期应纳税额(若抵减后应纳税额为负,部分地区可结转下期,部分地区可申请退税)。

2)小规模纳税人(按季度申报)

• 步骤 1:进入 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

• 步骤 2:填写 本期应纳税额减征额

直接在主表第 16 本期应纳税额减征额中填写当期可享受的重点人群退税金额(按季度分摊,如 2 ×7800 / ÷4=3900 / 季度),系统自动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2. 阶段 2:退税申请(当期未抵扣完,申请退还)

若当期应纳税额小于可享受的退税限额(即未抵扣完),部分地区允许申请退还未抵扣部分(而非仅结转下期),报税流程如下:

1)线上申请(以 国家税务总局电子税务局为例)

• 步骤 1:登录电子税务局,搜索 重点人群退税申请

• 步骤 2:填写《重点人群税收优惠退税申请表》

需填写企业基本信息、重点人群人数、已抵扣金额、申请退税金额(= 当年累计可享受限额 - 当年累计已抵扣金额),并上传以下附件:

◦ 重点人群就业备案证明;

◦ 当年社保缴费记录;

◦ 已申报的增值税申报表(需标注已抵扣金额)。

• 步骤 3:提交申请,等待税务审核

税务部门通常在 10-15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通过后,退税款将直接划入企业银行账户(需确保银行账户信息与税务登记一致)。

2)线下申请(部分地区要求)

若电子税务局无重点人群退税申请模块,需携带以下材料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提交申请:

• 《重点人群税收优惠退税申请表》(需加盖企业公章);

• 重点人群相关证明材料(《就业创业证》、劳动合同、社保缴费记录);

•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3. 常见报税误区:避免踩坑

• 误区 1:未备案直接申报优惠

需先完成重点人群就业备案(人社部门),再进行税务申报,否则税务系统无法识别优惠资格,导致申报失败;

• 误区 2:超限额申报退税

每人每年最高限额 6000 元(或 7800 元),不可超限额申报,如 1 人就业 3 年,累计可申报限额为 18000 元(或 23400 元),超限额部分税务部门将驳回申请;

• 误区 3:未按 先增值税后附加抵扣

退税需优先抵扣增值税,增值税抵扣完后再抵扣附加税费,不可直接先抵扣附加税费,否则不符合政策要求。

四、总结:重点人群退税财务处理的 两大核心

1. 记账:分准则、分场景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需区分当期退税以前年度退税,用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跨年退税;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可简化处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 报税:先申报、后申请

日常申报时在增值税申报表中填写优惠金额,减少缴纳;未抵扣完部分(若当地允许)再申请退税,需留存备案材料,确保业务真实、凭证齐全

通过掌握记账方法与报税流程,企业可高效享受重点人群退税政策,既降低税负,又确保财务合规,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上一篇:残保金会计科目与计提指南:分准则详解 + 账务处理案例
下一篇:暂无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