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保筹划|实操性社保筹划方案(合法合规前提下)
来源:善鸽财税官网 | 发布时间:2025-08-04一、结合政策与实践,以下方案可有效降低社保成本:
1. 优化薪酬结构,“薪酬福利化” 转型
- 具体做法:将部分工资转为 14 项 “不计入项” 中的福利(如合规餐补、交通补、体检卡,免费工作餐、宿舍等),降低计入社保基数的工资总额。
- 优势:操作简单,无法律风险,还能提升员工满意度。
2. 转换业务模式,“雇佣关系” 变 “合作关系”
- 适用场景:非核心岗位(如技术外包、设计服务、市场推广等)。
- 具体做法:鼓励员工成立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企业与其签服务合同,以服务费支付报酬而非工资。员工无需缴社保(自愿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除外),企业也无需承担社保费用。
- 案例参考:顺丰、京东等通过 “众包” 模式,将部分配送岗位转为合作关系,降低社保压力。
3. 利用地区政策差异,“空间转移” 降成本
- 操作逻辑:不同地区社保缴费基数下限、费率有差异(如深圳、天津部分险种费率低于北京)。企业可在低费率地区设子公司,将部分员工劳动合同转移至子公司,由子公司缴社保,总部通过服务费结算,整体降低成本。(深圳地区养老保险员工自行缴纳后,企业可以无需缴纳)
注意事项:确保劳动关系、工作地点、社保缴纳地一致,避免 “空壳公司” 违规。
4. 合理运用 “人员流动” 规则,降低基数
- 政策依据:新入职员工社保基数以首月工资为准,失业再就业人员以起薪当月工资为准。
- 具体做法:集团内企业可通过员工 “内部轮岗”(如每年在子公司间调动一次),以新入职身份定社保基数,首月工资定低些,后续用合规福利形式的奖金补足,降低全年平均基数。
- 风险提示:调动需真实合理,避免刻意 “辞职再入职” 规避政策,且离职后需及时办社保减员,防止遗漏缴费。
5. 规范劳务派遣,转移部分社保责任
- 适用场景:临时性、辅助性岗位(如客服、后勤)。
- 具体做法:与合规劳务派遣公司合作,由其与员工签劳动合同并缴社保,企业支付服务费。注意:劳务派遣员工数量不超总用工量 10%,且符合 “三性” 岗位要求。
二、筹划底线:合法合规是前提
所有方案需坚守两大原则:
- 不碰法律红线:不得虚构劳动关系、伪造工资数据、隐瞒用工情况,否则将面临补缴、滞纳金、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 保障员工权益:筹划不得损害员工法定社保待遇,核心岗位、全日制员工必须依法缴社保,避免引发劳动仲裁。
通过以上方法,企业可在政策框架内合理降社保成本,实现 “降本” 与 “合规” 平衡。具体操作建议结合企业规模、岗位特点咨询专业机构,确保方案落地无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