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保强制征收后,最合理解决方案大揭秘
来源:善鸽财税官网 | 发布时间:2025-08-082025 年 8 月 1 日,最高法明确用人单位必须给员工缴纳社保,否则违法,这一规定自 9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社保强缴令的出台,旨在为民生兜底,让职工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方面得到基本保障,同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避免因社保缴纳差异导致企业间不公平竞争。然而,这一政策对于众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以重庆 2025 年执行标准为例,若员工月薪 6000 元,单位需为其缴纳 1548 元社保,个人缴纳 630 元,总计 2178 元。这意味着企业实际为该员工支出成本达 7548 元,而员工到手仅 5370 元。对于利润本就微薄,处于 2%-8% 区间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加工厂、餐饮企业等,社保强缴令的实施可能使其用工成本大幅增加,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例如,一家 100 人的服装加工厂,年利润约 150 万元,若按 25% 的费率为员工缴纳社保,用工成本将从每人 5000 元涨至 6250 元,企业一年需多支出 150 万元,直接导致利润归零。
面对社保强制征收的压力,企业必须积极寻求合理解决方案,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灵活用工,构建多元用工体系
灵活用工是企业应对社保成本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非核心岗位、季节性岗位或短期项目,企业可采用不同的灵活用工模式,降低社保成本。
- 劳务派遣:企业可将部分非核心岗位的人员需求外包给劳务派遣公司。由劳务派遣公司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承担社保缴纳等人力资源管理职责。企业只需向劳务派遣公司支付服务费用,避免了直接为这些员工缴纳社保的高额成本。例如,某大型制造企业将生产线的辅助岗位通过劳务派遣方式用工,企业无需承担这部分员工的社保费用,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
- 非全日制用工:对于一些工作时间较为灵活、工作量不饱和的岗位,企业可采用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根据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 4 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 24 小时,用人单位只需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无需承担其他社保费用。像餐饮行业的小时工、零售行业的兼职人员等,都是非全日制用工的常见形式。例如,某连锁快餐店在午餐和晚餐高峰时段雇佣大量非全日制员工,有效控制了社保成本。
- 业务外包与众包平台:企业可将部分业务环节外包给个体工商户或通过众包平台对接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或自由职业者以自身名义缴纳社保,企业只需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例如,电商企业将商品拍摄、图片处理等业务外包给个体摄影师或通过众包平台完成,避免了为相关人员缴纳社保的负担。
二、优化薪酬结构,合理规划社保基数
社保缴费基数与员工工资密切相关,企业可通过合理优化薪酬结构,在合规的前提下降低社保缴费基数。
- 基本工资与绩效奖金分离:将员工工资拆分为基本工资、绩效奖金、补贴等多个部分。社保缴费基数以基本工资为准,在保证基本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前提下,合理设定基本工资水平,将部分工资以绩效奖金、补贴等形式发放。例如,员工月工资 8000 元,可将基本工资设定为当地社保最低缴费基数,如 4000 元,其余 4000 元通过绩效奖金、岗位补贴等形式发放,从而降低社保缴费基数。
- 充分利用福利政策:企业可将部分货币性工资转化为福利性支出,如为员工提供工作餐、住宿补贴、交通补贴等。这些福利支出不计入社保缴费基数,同时也能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此外,企业还可以为员工缴纳补充公积金(在规定上限内可税前扣除),采用 “工资 + 商业保险 + 培训津贴” 的组合模式,其中商业健康保险每年 2400 元 / 人可税前扣除,合理利用 “通讯费、差旅费津贴” 等免税额度(具体标准参考当地政策)。
三、积极申请政策补贴,享受政策红利
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支持企业发展,在社保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补贴和优惠政策,企业应积极关注并申请。
- 企业稳岗补贴:对于裁员率低于当地失业率的企业,可申请返还一定比例的失业保险费,通常为 50%。企业可按照当地政策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向人社部门申请稳岗补贴,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支出。
- 吸纳重点群体就业优惠:企业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等重点群体,与其签订 1 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保的,按规定每人每年可扣减税费 7800 元。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重点群体,既享受政策优惠,又为社会就业做出贡献。
-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筹划: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 1.5%。企业若按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可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企业可通过招聘残疾人就业,享受相关政策优惠,同时也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提升企业竞争力,消化成本压力
从长远来看,企业应通过提升自身竞争力,增加盈利能力,来消化社保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 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加大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例如,制造企业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减少人工依赖,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不增加用工成本的前提下,提升企业的产出和利润。
- 产品与服务升级: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水平,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定价能力。例如,餐饮企业通过提升菜品品质、优化用餐环境和服务体验,吸引更多顾客,提高客单价和盈利能力,以应对社保成本增加的压力。
- 拓展市场与业务多元化:积极拓展市场渠道,扩大销售规模,或开展多元化业务,分散经营风险,增加企业收入来源。例如,传统零售企业在做好线下门店经营的同时,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增加销售收入,缓解成本压力。
社保强制征收是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举措,企业应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合规经营。通过灵活用工、优化薪酬结构、申请政策补贴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等多种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企业能够在满足社保缴纳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政策变革的浪潮中,企业唯有主动适应、积极调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