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50-1203
  • 企业专属热线:18032617339
  •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平台资讯 > 企服快讯

重点人群退税:政策解读、金额计算与办理指南

来源:善鸽财税官网 | 发布时间:2025-09-07

在国家推动就业、助力民生保障与社会公平的政策体系中,重点人群退税政策成为关键一环。这一政策旨在为特定困难群体与就业扶持对象减轻经济负担,激发创业就业活力,通过税收杠杆实现资源的合理再分配。随着 2023 - 2027 年政策延续实施,了解重点人群退税的内涵、适用范围及退税金额计算,对符合条件的个人与企业至关重要。

重点群体退税.png

一、重点人群界定:谁能享受退税 “福利”?
重点人群退税政策覆盖的群体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1. 脱贫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他们曾处于贫困状态,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受益于各类帮扶政策。如今,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其自主创业或稳定就业,国家将其纳入重点人群退税范畴。例如,小李来自贫困山村,通过扶贫项目掌握了养殖技术,回乡开办小型养殖场,符合脱贫人口身份,可享受相关退税政策。
  1. 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长期处于失业状态,面临较大经济压力与就业困境。这类人群在寻找工作或尝试自主创业时,退税政策能为其提供一定资金支持。如在城市打拼的小王,因行业调整失业,失业登记已超半年,后自主经营一家小餐馆,就有资格申请重点人群退税。
  1. 零就业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家庭经济极度困难,生活捉襟见肘。政策倾斜为其创造更好的创业就业条件,帮助摆脱困境。像老张所在家庭为零就业家庭,自己失业后登记,后在社区支持下经营小卖部,可享受退税优惠。
  1. 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面临就业竞争与创业挑战,退税政策成为他们开启职业生涯或创业之路的有力助推器。小赵毕业当年创办一家互联网科技小公司,可依据政策申请退税。
二、退税场景与金额计算:创业与就业退税有何不同?
(一)重点人群自主创业退税
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7 年 12 月 31 日,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从事个体经营,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 3 年(36 个月)内按每户每年一定限额依次扣减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限额标准为每人每年 20000 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限额标准,最高可上浮 20%。以贵州为例,当地按国家授权顶格执行,重点群体人员从事个体经营,3 年内按每户每年 2.4 万元为限额扣减相关税费。
假设在贵州经营小超市的重点人群张某,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后,当年应缴纳增值税 10000 元、城市维护建设税 700 元(假设增值税适用 7% 税率)、教育费附加 300 元、地方教育附加 200 元、个人所得税 5000 元,总计 16200 元。由于当地限额标准为 24000 元,张某当年可按实际应缴纳税费 16200 元进行扣减,相当于获得 16200 元退税(实际操作中为税费减免)。若张某当年应缴纳税费总计 25000 元,超出限额标准,也只能按 24000 元扣减。
(二)企业招用重点人群退税
企业招用脱贫人口,以及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且持《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 “企业吸纳税收政策”)的人员,与其签订 1 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自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当月起,在 3 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 6000 元,最高可上浮 30%,各地确定具体标准。例如,厦门地区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 7800 元。
厦门某企业 A,2024 年 1 月招用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甲和乙,甲工作满 12 个月,乙工作满 8 个月。假设该企业按季申报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费,那么 A 企业 2024 年一季度所属期税款办理纳税申报时的扣减限额计算如下:甲工作 3 个月,乙工作 2 个月,扣减限额 = 7800÷12×(3 + 2) = 3250 元;二季度所属期扣减限额 = 7800÷12×(6 + 5) = 7150 元,依此类推。若企业实际应缴纳税费小于核算的减免税总额,以实际应缴纳税费为限扣减;大于核算的减免税总额,以核算的减免税总额为限。若前期因限额不足多缴税款,可申请退还。
三、退税办理流程:便捷申报,应享尽享
(一)重点人群自主创业办理流程
  1. 脱贫人口:从事个体经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时直接享受优惠,需留存能证明自己脱贫人口身份的材料(含电子信息)备查。
  1. 其他重点人群(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零就业家庭及城市低保家庭登记失业人员、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先申领《就业创业证》,失业人员在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申领;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凭学生证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领,或委托所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代为申领,离校后凭毕业证申领。申领后,持《就业创业证》、个体工商户登记执照(未完成 “两证整合” 的还须持《税务登记证》)向创业地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实是否享受过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后,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在《就业创业证》上注明 “自主创业税收政策” 或 “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税收政策”,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时享受优惠。相关人员需留存《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等证明材料。
(二)企业招用重点人群办理流程
  1. 申请:企业持招用人员持有的《就业创业证》(脱贫人口不需提供)、企业与招用重点群体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企业依法为重点群体缴纳的社会保险记录(通过内部信息共享、数据比对等方式审核的地方,可不再要求企业提供缴纳社会保险记录),向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递交申请。招用人员发生变化,应办理变更申请。
  1. 税款减免:企业按规定核算减免税总额,在扣减限额内每月(季)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纳税年度终了,若实际减免的上述税费小于核算减免税总额,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以差额部分扣减企业所得税。当年扣减不完,不再结转以后年度扣减。企业需留存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就业创业证》(注明 “企业吸纳税收政策”,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无需提供)、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认定证明》、《重点群体人员本年度实际工作时间表》等材料备查,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时,填写《重点群体就业信息表》,通过填报相关纳税申报表申报享受政策。
四、退税政策注意事项:合规操作,保障权益
  1. 身份与条件核实:重点人群务必确保自身符合政策规定身份条件,企业招用重点人群时,也需仔细核实员工身份,留存相关证明材料,以免因身份不符导致退税申请被驳回或面临税务风险。
  1. 政策适用唯一性:企业招用就业人员既适用重点群体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又适用其他扶持就业专项税收优惠政策,只能选择最优惠政策,不得重复享受。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或在企业就业,也需注意政策适用唯一性,避免违规操作。
  1. 材料留存与申报规范:无论是重点人群自主创业,还是企业招用重点人群,都要按规定留存相关材料,规范填写申报表格,如实申报信息。如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需准确填写创业信息表,企业需准确填写招用人员入职、离职时间等信息,确保退税申报顺利进行。
重点人群退税政策为特定群体与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通过清晰了解政策内涵、退税金额计算、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与企业能够更好地享受政策福利,实现创业就业梦想,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企业见习就业补贴别忽视!善鸽财税代办人社补贴,轻松领钱降成本
下一篇:暂无
热门资讯
推荐文章